01 近日,一篇网络热议的话题引发了深思:若拥有一台时光机,你会选择回到哪个时刻,并采取何种行动? 诸多回复中,不少是对过去抱有遗憾,以及想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然而,其中一个留言尤为触动人心: “若有这台时光机,我会坚定地回到过去,坚决阻止父亲将我独自留在邻居家中。 那个邻居对我实施了性侵犯,他的伪善与恶行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久的创伤……” 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揭示了一位女性童年时期遭受性侵的经历,这不仅是她的个人阴影,也是伴随其一生的痛苦记忆。 同样公开披露童年性侵经历的还有女子组合SHE成员Ella,她在受访时透露,不足十岁时曾遭遇到父亲友人的儿子对其进行了侵犯。 对方将手伸进了Ella的裤子,只是当时年纪尚小无从表达,因此也没有告诉父母,她只能惊恐哭泣着逃出房间。 这段痛苦回忆即使历经岁月变迁,始终还是如影随形,如同挥之不去的心魔。 直至成年后,她鼓起勇气向家人袒露此事,令人震惊的是,那位性侵者竟也对她两位姐姐造成了同样的伤害。 02 近年来,随着反性骚扰运动如metoo的兴起,众多公众人物也开始勇敢揭露自身的不幸过往。 例如演员杨蓉,在微博上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记录下童年时被熟人猥亵的一幕。 另一位演员郭晓婷,则在N号房事件背景下提及了自己学生时代遭遇的老师性骚扰。 这些受害者的经历唤起了广泛共鸣,同时也引发公众对熟人性侵犯问题的深切关注。 性骚扰和性侵犯并非仅限于明星群体,它们可能就潜藏在我们周围。 许多人在事发当时由于年纪尚轻、缺乏认知,未能及时识别并反抗,直到成年后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 这种后知后觉的痛苦使他们在心理上长期挣扎,难以释怀。 “当时并不明白那些行为的真实含义,只知道感觉不适。” “通过网络了解到相关知识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是猥亵行为。” “那时误以为这是成年人之间的亲昵互动,殊不知已身陷险境。” 这些幸存者们虽然各自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却也在相互鼓励、彼此扶持,共同呼吁社会的关注与理解。 “请珍爱自己,莫因他人的过错而自我惩罚。” “未来,我们必须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下一代,为他人撑起防护伞。” “这不是你的错,错在于施暴者,让我们一起努力,试着走出阴影。” 她们的求助与控诉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倾听,而背后所揭示的残酷现实更是亟待我们高度重视。 《中国儿童防性侵十年观察报告》在2023年6月下发表,报告显示,儿童性侵案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熟人作案比例极高,且受害儿童年龄偏低。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熟人作案占比高达87.87%,而在其他年份中这一比例也大多在60%至80%区间内徘徊。 这份数据背后揭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熟人作案往往更为隐蔽且易于被忽略。 有些居心不良的熟人利用亲近关系和物质诱惑,打着关心爱护的幌子,对孩子进行不当触摸。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往往不易察觉自身正遭受侵害,甚至出于对“好处”的渴望而被动接受。 即使孩子意识到异常,他们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愿、不敢说出实情。 家长也可能因为信任熟人而对孩子的话语产生怀疑,导致孩子在受困时无法得到有效救助。 03 基于以上情况,家长们肩负着守护孩子免受性侵害的重要责任,应该立即采取三大关键措施: 1. 提前开展科学合理的性教育。 家长应积极正面地对待性教育话题,确保孩子从小就具备基本的性别意识,了解自身身体界限。 明确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并学会拒绝和自我保护,尤其是教育孩子,无论对方是异性还是同性,甚至是熟悉的人,都不能随意触碰他们的私密部位。 2. 成为孩子的坚实依靠。 家长务必避免传递给孩子“受欺凌或受侵犯是自身问题”的错误观念,而应让自己成为孩子遭遇困境时的第一求助对象。 让孩子确信父母会永远站在他们一边,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3. 积极参与和发声,不做冷眼旁观者。 每一个人都应认识到,面对性侵悲剧,仅仅是围观和惋惜远远不够。 唯有集体觉醒、共同努力,提升全社会对熟人性侵的认知和警惕,勇于为受害者发声,严惩罪犯,方能真正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防止儿童性侵的第一课不应来自痛苦的经历,而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周全防护。每一位家长都应成为孩子生命中的首道防线,切实守护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