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山东济南街头的一幕让女子至今心有余悸。这位姑娘当时陪母亲买菜归来时,目睹一位穿碎花衬衫的大妈骑电动车失控冲进绿化带,整个人像布偶般被甩进灌木丛。当女子下意识冲上前搀扶时,大妈突然爆发的质问让她如坠冰窟:"你车速这么快,眼睛长头顶了?"
更荒诞的是,女子手中的手机正开启录像功能——这位从未学过骑车的女孩,口袋里还揣着刚买的芹菜。大妈揪着围观群众喊“不是她撞的为啥要扶”,最终女子在大妈的纠缠中仓皇逃离,菜篮里的鸡蛋险些被踩碎。
这一幕让无数人联想到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当年那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的法官质问,成为刺穿社会信任的手术刀。而今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善意的表达被迫套上技术的铠甲:当人们习惯性举起手机记录善行时,我们究竟是在守护良知,还是在为恐惧寻找庇护?
当道德行为需要"自证清白",当"扶不扶"的抉择被算法和像素裹挟,善意是否正在沦为一场需要成本核算的冒险?或许,真正需要被救助的,不仅是摔倒的老人,更是我们正在失血的公共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