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1024 发表于 2024-3-21 15:16:57

霸屏央视30分钟!苏州又“出圈”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x421Q7yt/?vd_source=e21ef13ff9a357f848c8c0bbabed4f6d


粉墙黛瓦、春燕呢喃小桥流水、烟雨人家姑苏承载着世人对美好江南的无限想象

昨晚央视综合频道(CCTV-1)大型纪录片《文脉春秋》整整用了30分钟带领人们一起走进苏州领略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脉络和人文风采

每天清晨,葑门横街总是人声鼎沸。这里曾是苏州古城东南边的一座城门。
因水而生的诸多水产,茭白、红菱、鸡头米、慈姑、荸荠,和晨曦一起,登陆这座城市。

葑门,是苏州最早开始围湖造田的区域之一。唐以后,随着人口增多,苏州人开始与水争田。这一带地势低洼,被开垦成水田,大量种植水生植物。

有种说法认为:因为盛产茭白(古称“葑草”),古城的这座东城门被苏州人叫做葑门。此后的一千年里,这里逐渐成为苏州水产品交易最繁忙的市场。
千百年来,苏州人一直很善于处理与水的关系。以水造田,以水调温,以水营城,以水为路……


苏州,一座东方水城
被称为苏州母亲湖的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发源于太湖的诸多河流,一路向东,蜿蜒流淌,汇入长江,注入东海,苏州境内平坦的土地上,水道纵横交织,约40%的地表均被水域覆盖。

在太湖的东北角,一片高起的山丘地带向东逐渐没入低洼的太湖平原,苏州城正坐落在这个交接地带。相对于东侧的洼地,苏州城地势高亢,又没有过分贴近丘壑,失掉平敞的地利和临水之便,位置可谓恰到好处。

苏州古城内河道密布,顶峰时期,水道的总长度超过80千米。若将水道首尾相连,足以从苏州抵达上海。
苏州古城的纵向河道,不是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南偏东7°左右。南偏东约7°,这个看似不严谨的规划,实际上是有意而为之的精妙设计。

河道和城池偏向东南,可以避开来自西南太湖方向洪水的正面冲击,防止洪水灌入城内。

这么做,能让纵向河道的方向与苏州夏季风的主导风向保持一致,东南风能顺畅地吹进城内,河流成为了城市的通风走廊,从而降低气温,调节和改善局部气候。


伍子胥 苏州第一任城市规划师




俯瞰盘门,这里有两个瓮城,两个门。盘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有水路、有陆路的城门。
盘门的建造者伍子胥是苏州的第一任规划师。春秋后期,伍子胥受吴王之命,在太湖东岸建造一座新城。面对密如蛛网的水系,伍子胥没有填河造陆,而是因地制宜引水入城。
四围城垣上开八个陆门、八个水门,其中水门既可引水、亦可行舟,城内水网纵横。


河道始终与街道相依相伴,一河一街,或两街夹一河。苏州由此成为中国古城中唯一拥有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市。



范仲淹建立苏州最高级别学校

古老的文庙,是学生喜爱的研学基地。

一直以来,苏州碑刻博物馆副馆长纪迪不断地思考,如何通过文物向年轻人灌输科学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这样的理念正是来源于文庙的创建者范仲淹。
公元1035年,时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在此创建文庙。文庙除了祭祀孔子,还是苏州府最高级别的官办学校。
范仲淹请当时的著名学者胡瑗,主持苏州州学。胡瑗将州学分为“经义”和“治事”两个学院。“经义斋”教授儒家经义,培养管理型人才,“治事斋”教授边防、水利、算数、历学,培养技术型人才。这项分科教学的教育创新,为北宋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具备实际才干的人才。


如今,人们在曾经的州学旧址上,建立起了苏州中学。
自隋朝到清朝末年的科举时代,苏州涌现了51位状元,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城市;而今天,则有100多名院士从苏州走出。


《红楼梦》中的“富贵风流之地”

如果说文庙让苏州的文化昌盛,文脉延续千年。那么在古城西北角,一条街道一座城门勾画的则是苏州繁荣千年的图景。1000多年来,山塘街一直是苏州最繁华的街道。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曹雪芹将苏州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白居易在苏州做过刺史,也是这座城市的总规划师,他曾经主持开凿疏通过山塘河。
开凿山塘河挖出了大量泥土,白居易将这些泥土筑成了长堤,进而变成了山塘街。
一条山塘街,半座苏州城。它是苏州古代的商贸中心,苏州历史上有三关六码头,其中六码头,全部集中在山塘河东南端的阊门一带。



今天的阊门外,依然能看到一处名为“五龙汇阊”的景观。让山塘繁华起来的,正是这五条汇聚的河流。其中最关键的一条,便是京杭大运河。隋朝时,大运河开通。它自西北而来,直抵苏州阊门。护城河与大运河合二为一,苏州古城内的水网与大运河相互沟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为一体,便利的水运成就了苏州的繁华兴盛。

繁华了千年的山塘街,如今成为游客最喜欢的打卡地之一。寻找传说中的七只狸猫,是很多游客来山塘街的新玩法。在苏州有句老话,“摸摸狸猫头,一年好兆头”,这七只狸猫身上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山塘街沿途,有七座桥。每座桥都有一只狸猫镇守。所以,在民间,老苏州人又把“七里山塘”称为“七狸山塘”。七只狸猫也与苏州人一起,在繁华的山塘街,看遍人间烟火。



听到寺庙的钟声,在别的城市人们会想到什么呢?如果在苏州,晚上听到了寺庙的钟声,你一定会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听到雨打在残荷上的声音,我们就会想到李商隐写的“留得残荷听雨声”,雨打在大大的芭蕉叶上,我们就会想到白居易写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这是苏州的“声景图”,让人们用耳朵去“打开”苏州的2500多年。当一个城市完全安静下来的时候,这些地方建筑的自然声景,可能跟当下是有连接的,是相似的。声音是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带给我们的礼物。

园林成了最热的结婚颁证地

几乎每个苏州人,都与园林有着点点滴滴的温馨记忆。
耦园,因为谐音偶,从而成为佳偶天成的象征。如今,这里成为了最热门的结婚颁证点。无数个幸福的小家庭,就从湖光山色的园子迈出第一步。




有人在园林里结婚,有人在园林里等待阳光。当光线从太湖石里穿过,石头的通透显露无疑。

太湖地区盛产石灰岩,人们将太湖石凿出洞来,放入水中直到数十年后,石头呈现出“千疮百孔”的造型,才将它放置园林之中。

理解古人造园的巧思与心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今天的人们,求助于现代科技,探索人与园林的关系。


苏州造园从借景开始
从拙政园到北寺塔,两者的实际距离超过900米。造园家们巧妙地用“借景”的方法,将北寺塔置于借景水廊的尽端,并精心设计了了水面的宽度,景物的层次,通过水廊两侧假山和建筑形成的“夹景”效果,使北寺塔融入到拙政园的景色之中。
世上之物,有借有还,唯有借来的景不需要归还。然而留住这方美景并不容易,这需要魄力和决心。



1986年,苏州正式启动了让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双城设想”——原封不动保留古城,新区在古城的东西两侧进行建设。
古城14.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层高不能超过“北寺塔”三分之一,也就是限制在24米以下。这保证了北寺塔始终是苏州古城最高的建筑。

苏州古城的立体空间格局由三部分构成。北寺塔、瑞光塔、双塔,以这些塔为代表的大量古塔,矗立于民居之上,仿佛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暮鼓晨钟回响中,他们构成了苏州城市天际线的第一层次;苏州的第二层天际线,则由气势磅礴的城门楼和高耸的殿宇楼阁组成;而第三层天际线则是街巷中错落有致的民居。


在古城的四周,点缀着金鸡湖、阳澄湖和石湖等众多湖泊,它们构成了古城四角山水的城市格局。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仅在苏州造园,更是将苏州古城打造成一座巨大的园林。
无论是造园,还是营城,苏州人都能做到极致。


以针作画,巧夺天工的苏绣
苏州十中是一座园林式的老建筑,它的前身,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苏州织造署。
从明朝开始,苏州就是中国的丝织业中心。从苏州织造到近代丝绸工业,丝绸成为苏州历史文化重要物质载体。并通过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使得中华和世界文明持续交流互鉴。

许多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都会选择定制苏绣婚纱,来见证他们人生的重大时刻。
苏绣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直径不到半毫米的针尖,挑动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丝线,100位绣娘共同完成了绽放138朵玉兰花的巨幅苏绣,累计绣制大约14亿针。

宁可一“丝”进,莫在一思停,这里的人们正是凭借着极致的耐心和精细,将苏州这样一个江南古城打造成了人间天堂。

鱼米之乡、丝织中心、东方水城、苏式美学,关于苏州的种种标签,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江南的开发史。
今天的苏州仍然能代表江南,千年前大运河奠定了姑苏繁华,如今大运河苏州段仍然是运河最繁忙的河段。
今天的苏州不仅只代表江南,从苏州织造到苏州智造,高新科技成为它新的经济引擎。
一边是昨天,一边是今天,从古朴庄严的阊门,到高耸入云的“东方之门”,苏州城的繁华,在这一刻穿越古今。









05k68r31g5 发表于 2024-3-21 15:19:38

过来看看的

飞1006 发表于 2024-3-21 15:26:16

帮你顶下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霸屏央视30分钟!苏州又“出圈”了!